一本书,两封信,几个人——《胡同文化》的备课与研究
发布日期:2018-09-17 12:00:00   作者:   

20180917153234

 

 一本书,指的是北京的摄影家沈继光先生赠我的摄影集《旧京残片》。在扉页上,沈先生还写了这样一段赠言:
 倘您掀开书页,迎面感觉到了什么,那就是我极愿意送给您的什么吧。
 谢谢您从上海来电话寻问关于汪曾祺那篇文章(我称为“序”)的背景内涵,见证了您作为语文老师的敬业,良苦用心,也让我心怦怦然。68年岁月,自己才体会到,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倾听和探寻,有可能积累出我们有限的洞见、才识和沉思的能力。
 跟沈先生的结缘,真是于极渺茫的尘世的极偶然的相逢。
 我备课时,发现《胡同文化》一文原来是汪曾祺老先生为沈先生的摄影展“胡同之没”写的序。怀着好奇,我就继续在网上搜索,或者如沈先生所言的“探寻”,结果竟真让我找到了些蛛丝马迹,是当时展览的公告,上面有一个联系人的手机号码。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结果就像童话故事中的孩子轻轻推开老屋的一扇门,就进入了一个新奇的世界,结下了一段美妙的缘分。
 沈继光先生是从一九八四年开始拍摄北京胡同的,断断续续拍到九二年。他搞摄影纯属个人爱好,一来是对北京的老建筑老物件真心喜欢,二来也是为画画积累些素材。因为他是画家,眼里的风景自然别具一格,片子拍出来受到很多的喜欢。后来在别人的建议下就想办一个摄影展,名字就叫《胡同之没》。再后来照片给舒乙先生看了,非常喜欢,舒乙先生就引荐汪曾祺先生给作序。汪先生说要先看了照片再决定写不写这个序,沈先生就挑了一些照片给汪先生看,汪先生没看几张就答应作序。写好了,就写信让沈先生去拿。
文章创作的经过大致如此。它给我备课的启发就是:既然这篇文章是为沈继光先生的摄影展《胡同之没》作的序,那我如果从沈先生的摄影作品和“胡同之没”的命名意图入手,应该能够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果然,在沈先生的《旧京残片》摄影集中,我发现了大量的北京胡同照片,黑白分明的照片去除了一切色彩,只留下建筑本身的光与影,留下光阴的痕迹,留下沧桑与荣衰,干干净净,让人欣赏,让人惋惜,让人叹息。
我自认为是找到了解读《胡同文化》的关键与锁钥。
因为我的独特经历,我写下的《刨根问底说“胡同”》投给《语文学习》,很快予以发表,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知道其创作的缘由和过程。
这件事给我的启迪有二:教师教科研的根据地应是课本课堂;要想搞好教科研,一定要创新,不要蹈人覆辙袭人陈言。在此,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点经验,但凡你有一点想法想动笔时,尤其是指望着文章可发表时,请先上知网检索一下相关内容,如果已经有类似内容,那就不必再写了。如果没人涉足,再大胆落笔。
 
两封信,一封是汪先生写给沈先生的,一封是沈先生写给我的。
汪先生的信是这样的:
继光同志:
    序写得。何时有空,盼和照片一并取去。
    此序或将在大陆先发表一下,然后收进我的小品文集,并告。
    即候
    时安!
汪曾祺
3月15日
信虽短,但语言简洁,态度谦和,显示了汪先生深厚的功力和诚恳的待人态度。想必沈先生收到信时,一定是激动不安的吧。
而从沈先生致我的长信中,我也感受到了他的诚恳、谦和和满腔热忱。在此,择要选取两段:
一封复信,我一直保留着,是对老作家一番心血的记念。尽管他逝去多年,他灵魂的充盈仍存藏在那字里行间。我们大概也要学着将自己的灵魂一点一点一天一天地积攒在自己做的一椿喜爱的事情中的罢。
……
明年上半年,大约广西师大出版社在北京的〈理想国〉能出版我的《老北京建筑残片图本》一书,约有四五百幅摄影作品,并有《老物件村落残片图本》。前书刊有汪曾祺先生的序,终让他的序与我那些近三十年拍的“残片”结结实实压在一起,不可分开的融在一体了。其实,那全是一批热心人的一碗心血注入的,包括作者、编辑、出版家,甚或包括细心阅读的人和传播讲述它的人。包括您这样热爱文学忠于教育的教师——从电话里我能倾听一些精神的消息吧。
这两封信,我一直珍藏着。从中,我能感受到汪先生和沈先生的为人,并努力去做和他们类似的人。
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我觉得沈先生概括得很好,就是“将自己的灵魂一点一点一天一天地积攒在自己做的一椿喜爱的事情中”的人。写作是如此,摄影是如何,教书也是如此,万事莫不如此。只有发自内心地喜爱一件事情,你才能做好。哪怕是极平凡的事,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英国作家奥威尔曾说,随着人工作年限的增长,热情便一加仑一加仑地流失。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的确有过职业倦怠。然而,从这两封信中,从这两位先生身上,我意识到克服倦怠的良方,找到了教书育人的方向。
据沈先生说,汪曾祺先生为写好这篇文章,曾去胡同转悠,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这种认真虔诚的精神,令人感动,令人敬佩。
最近,我又在构思一篇关于《胡同文化》的小文章,关于它的标点。为此,我还特意买了《标点符号使用手册》来琢磨。我发现,汪老先生真不愧为文章大家,不但字字斟酌,连标点的使用也十分讲究。
 
宋士广

 

上海市大同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 上海市南车站路353号

电话: 63160973 邮箱: zxdat@hpe.cn 邮编: 200011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11号
沪ICP备 15052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