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目标与规划
发布日期:2009-12-23 12:00:00   作者:   

一、与时俱进制定目标与规划,引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学校坚持在整体德育的实施中加强对学生基础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不断研究新形势,提出新要求,探索新方法,拓展新途径,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我们的目标是: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意见》、《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等精神,继续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学生行为规范的自觉性为重点,改进教育方式,加强实践环节。用“整合”的理念来推进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逐步完善行之有效的思想道德建设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操作体系,构建学校全员育人的氛围,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创设条件,保障学校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示范性。

我们的规划是:

1、进一步探索、构筑“确保核心,注重实效”的德育操作体系。学校德育工作坚持传承创新、与时俱进,注重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确保德育的核心地位,将德育的研究与德育活动的开展融为一体,形成贴近学生实际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系列,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为中心环节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有实效的德育操作体系。学校坚持在学校整体德育的实施中加强对学生基础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进一步用“整合”的理念来推进行为规范教育,加强行为规范教育与办学思想的整合、与学校管理的整合、与课程建设的整合、与教学过程的整合、与学生学习过程的整合、与教师队伍建设的整合。

2、加强研究,进一步提高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开展研讨,积极开展各类调研,分析学生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对学校行为规范教育提供各种信息和实施意见,在实施过程中提炼出更加切合学生实际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操作方案。并且以这项研究为突破口,深化德育科研,为新时期学校德育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3、为了确保学校行为规范教育能够真正融入学校的整体教育过程中,坚持如下原则:遵循规律,与时俱进;系统整合,保证时空;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研究操作,拓展渠道;科学管理,重视过程;全员育人,社会参与;持之以恒,注重实效。

4、拓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①以培养既能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又有现代文明意识的人格健全、才力出众的大同学子为主线,拓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时空,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渗透到课程教学以及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结合《大同中学学子培育工程》的实施,拓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时空,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渗透到课程教学以及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特别是结合以“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大同文化、升华生命意识、培育责任情怀”为主题的“两纲教育”活动,以促进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与校班会、团组织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整合,完善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心灵、以学生为主体的行为规范教育系列,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和人格发展的学习经历。

②强化学风、班风、校风建设,继续组织学生学习、践行《中学生守则》、《大同中学学生行为规范七则》,加强对学生的“双基”教育,重点抓日常行为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心理品质。继续加强对值周班工作的指导,突出值周班“示范、学习、服务”的功能,改善每周行为规范评比机制,强调针对性、实效性。同时发挥年级学生自管会的作用,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功效。

③构建学校、家庭与社会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拓展行为规范养成实践的主体化时空。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与半凇园路街道及其各个居委协作关系,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并依托其他校外教育基地,推进社会实践社区化、基地化、系统化建设。以世博园会址内发生的变迁过程作为社会考察的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上海世博的发展历程,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搭建更广阔的舞台,实现学生社会实践的自主性、生活化、活动型、体验式,从而升华学生的公民意识、责任情怀,促进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委员会的各项功能,增强学校与家庭之间联系和沟通,共同探讨学生基础行为养成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④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机制建设。学校将继续引导学生实现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积极创设各类有效机制,搭建舞台,进一步完善值周班、自管会、校长信箱、学生干部每月与校长的对话、学生电视台、学生论坛等活动制度,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构筑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⑤强化“心理辅导室”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心理辅导室”、学校电视台等载体的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健全“家长学校”活动机制,建设校本心理课程及选修教材系列,同时重视对学习困难或行为偏差学生的个案教育。从而拓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渠道,丰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内容。

二、完善工作机制,有力保障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1、坚持完善德育管理体制,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提供组织保证。在管理机制上,每一位校长或书记均分管一个年级的德育和具体事务;每个年级组有核心小组,及时分析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措施。学校长期坚持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办公形式,便于年级组、班主任、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利于老师对学生行为的及时掌握,有利于全员育人氛围的形成。此外,学校成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与分管校长挂帅,学生处主任、教学研究室主任、校务室主任、团委书记、政治教研组长、年级组组长、心理辅导老师、优秀班主任代表组成,以加强对德育工作的调研、决策和管理。其决策、协调和科研的功能,为确保德育核心地位,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提供了组织保证。这也是大同中学德育工作长盛不衰、富有成效、形成特色的一个重要机制。

2、不断健全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各项评价机制。注重过程、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突出既要有个体的评价又要有群体的评价,既要有学校评价又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进一步完善学生每周班机行为规范评比、每年三五、五四、一二九表彰、大同之星评选、品德测评、德育学分制、跟踪教育制等各项评价机制,作为行为规范教育效果的检验措施。

3、以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和班级集体的建设为抓手,切实保障学校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坚持完善学校分层学习的制度,即通过中心组学习、全校教职工学习制度,有计划地利用“师德论坛”、“班主任论坛”等形式,定期组织学习交流。同时,又通过各个层面的期中检查反馈制度、岗位考核等制度,不断加强教师自身思想道德建设。强化全员育人氛围,探索以班主任为核心、班级任课教师参与的育人群体建设机制;班主任教育理念、工作能力、工作艺术明显提高,形成一支骨干班主任队伍,培养1——2名在市区有影响的班主任典型,涌现一批具有示范影响力的班集体。以形成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班级文化为目标,推进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4、制定“两纲教育”实施规划,促进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树魂立根”为核心,认真落实两个“纲要”,制定《大同中学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实施规划》,遵循德育与课程建设、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和节庆活动相结合的原则,探索新途径,寻找新方法,创设新平台。并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抓住各阶段重点,按年级、分层次、有侧重地分列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目标。具体拟定落实“两纲”的实施要点,即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进学校计划、进课程建设、进学科教学、进教学研究、进主题教育、进社会实践、进课外活动、进家庭教育、进校园环境、进队伍建设(简称“十进”),使落实“两纲”、推动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工作得以全员、全程、全方位化。

 

上海市大同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 上海市南车站路353号

电话: 63160973 邮箱: zxdat@hpe.cn 邮编: 200011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11号
沪ICP备 15052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