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展示

《赤壁赋》朗诵脚本

作者: 邱添 高一(3)  时间:2019-12-08 20:41:50

《赤壁赋》朗诵脚本

节奏:/ 韵脚:_ 重音:. 语调:升调↑ 降调↓ 平调→ 语气:【】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气舒声平】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气舒声平】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气舒声平】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气满声高】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气舒声平】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气满声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气舒声平】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气舒声平】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气缓声沉】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气舒声平】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气舒声平】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气缓声沉】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气舒声平】

:“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气满声高】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慷慨激昂】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气舒声平】

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气满声高】

固/一世之雄也,↑ 【气满声高】

而今/安在哉?↓ 【气缓声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气舒声平】

侣鱼虾/而友麋鹿,→ 【气舒声平】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气舒声平】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气舒声平】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气满声高】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激昂高亢】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气缓声沉】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气舒声平】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气舒声平】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气舒声平】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气满声高】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 【气缓声沉】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气舒声平】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气满声高】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气满声高】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气缓声沉】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激昂高亢】。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气满声高】

文学短评:

在壬戌年秋天,乌台诗案事发之后,被贬谪的作者与客人来到赤壁游玩、排解苦闷之情。开头几句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清风徐徐拂过,水面波澜不惊。欣赏着迷人的景色,喜爱游玩山水的作者情不自禁地举起酒杯,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作者的愉悦之情溢于言表,似乎短暂忘却了烦恼。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秋季的到来徒增伤感之情。作者在悲秋之中飘飘欲仙,好似脱离了现实,抒发了作者的乐观豁达和沉浸于欣赏山水之乐的超然物外,情景交织。

此时的作者一边喝酒一遍哼着歌,“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似乎乐观的一句话中隐约透露出壮志难酬的悲愤不满。他眺望的,是自己曾经伟大的志向,而自己却因为被诬陷无奈与梦想失之交臂,这给原本清丽的景色添上一层淡淡的无奈。

作者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连续几句话气势磅礴,再现了曹操当年气势如虹,抱着必胜姿态的盛大场面和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但是赤壁之战后大名鼎鼎的曹操却败了。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是作者自己呢?只能感叹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作者只能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作者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客人的一番话让苏轼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之中。他明白,当年那句“欲速则不达”印证了自己如今的落魄仕途。

接下来透过对水与月逝者如斯盈虚如彼的深刻观照,作者捕捉到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他最终彻底明白天地之间,物各有主。作者这种对人生和宇宙的看法,是健康的、乐观的。

苏东坡的这一番话把客人说服了,于是在文章的最后出现了这样的场面: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分享到:

上海市大同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 上海市南车站353号

电话: 63160973 邮箱: zxdat@hpe.cn 邮编: 200011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11号
沪ICP备 15052465号